close
[金馬手冊介紹] 賈維斯卡克說:「即使手錶停了,它一天至少還會正確兩次。」而這個世界終於在一九九五年追上他的腳步,因為The Stone Roses 吉他手John Squire 騎單車摔斷鎖骨、搖滾公雞洛史都華又婉拒邀約,成軍將近二十年才以〈Common People〉初嚐成名滋味的Pulp,意外站上英國Glastonbury 音樂節主舞台,由現場八萬人共同見證了Pulp 與雪菲爾同儕們用十餘年寫下的音樂傳奇。

Time Out「五十部最佳音樂電影」《Made in Sheffield》暌違十年的續篇,再度帶領觀眾探究雪菲爾的音樂場景,描繪一群硬頸青年,在煤礦、鐵工廠等雪菲爾經濟命脈紛紛關閉的八○年代,如何執拗地守著家園,堅持創造出屬於雪菲爾的音樂文化,打造Acid House、Bleep Techno 的音樂風潮、傳奇錄音室Fon Studio、當代最酷的另翼電子廠牌Warp Records 以及Pulp 這支超級搖滾勁旅。這不是《成名在望》,而是屬於那個城市與時代的故事,從政經背景刻劃雪菲爾搖滾軌跡,精采深刻直逼朱利安坦普的「英倫搖滾紀事三部曲」。

beat-is-law-poster.jpg

平凡人物的號角 (The Beat is the Law - Fanfare for the Common People) (2011/11/9 新光影城)
導演: Eve Wood

吸引我選看這部片的是那種對 Pulp 有點熟又有點不熟的曖昧感,聽過 Pulp 成名後的歌曲但卻對他們的過去一無所知,因此想藉著這個機會多多認識一下 Pulp。但 90 分鐘後,我發現原來 Pulp 並不是這部片的主角!! 雖然影片的最後多在描述 Pulp 如何從原本的名不見經傳一下躍升為 Glastonbury Festivals 舞台上的超級巨星,但這部片真正在敘述的是一段往事,一段記錄了 80 年代 Sheffield 的音樂人們如何捍衛自己的領域,以一種固執的態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音樂文化的故事。全片由這些當代的音樂人娓娓道來 (大多是 Jarvis CockerRichard Hawley 等),穿插許多彌足珍貴的影像,讓我們更貼近當時的社會氛圍以及他們的生活與經歷。

Sheffield 在以前是英國的鋼城,以鋼鐵工業而聞名。但在 1970~1980 年代,英國國內政黨變動激烈,柴契爾政府大量拋售公營事業並鼓勵私營經濟造成大量的勞工失業,工業不斷衰退。但有趣的是因為有失業救助金可領,玩樂團的人們反而無後顧之憂,專心致力於音樂的創作。由於環境使然,工業噪音被運用於歌曲之中,當地的音樂文化也越趨多元,從 Synth Pop、電子到 house,不斷的引領潮流,連倫敦的大廠牌也得向他們靠攏。

Pulp 也是這變動時代中的一份子,年紀輕輕便開始創作與表演,但卻始終只擁有小眾市場。不斷的堅持,甚至解散又重組,在因緣際會之下 Pulp 有幸登上了 Glastonbury Festivals 的表演舞台 (這段聽 Jarvis 親口說來特別有趣 :p),闖出名號成為耀眼的新星。如手冊中所寫的 "這個世界終於在一九九五年追上他的腳步",仿佛有種天才總是孤獨的的感覺.. 或許我們該感謝 Pulp 的擇善固執,也該感謝有這樣一部電影讓我們能回頭審視這些音樂人一路走來的風景。

beatlaw450.jpg

猶記 Jarvis 也曾在 2008 年來台在 Simple Life 的舞台上表演,可惜那年因為有事,我只去了週日的場次 (看了單飛後的 Brett Anderson)。雖然相對的不那麼有名,但 Pulp 絕對是個非常傑出的樂團,主唱 Jarvis 也深具個人魅力,電影中的訪談更可觀察到他那不同於一般搖滾樂手的特質。

這幾年金馬選看的幾部音樂電影品質都非常好,真是越來越愛看這類型的電影囉~


底下附上一些電影中提到的歌曲,屬於當代的 Sheffield (讚讚讚~)
CHAKK - Out Of The Flesh


Clock DVA - 4 Hours


Treebound Story - Swimming in the Heart of Jane


krusk - House Arrest (片名 The Beat is the Law 似乎是從這首歌的歌詞而來的)


The Longpigs - She Said


當然還有 Pulp 啦~
Pulp - Common People


Pulp - Razzmatazz


Pulp - Monday Morning (liv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