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晚意外地混入了一場電影座談會 :)

事前毫不知情,以為本日院內的藝文活動只是單純的電影欣賞。事後驚喜地發現,關導來了,觀影著除了和我一樣的「觀眾」之外,更有不少藝術與文化工作者 (或至少對電影藝術很有興趣及見地的人們)。影片放映完畢後反應十分熱烈,聽著大家的分享與討論讓看完電影之後心中的感觸得以再次地細細咀嚼,真是心靈充實的一晚~

LetTheWindCarryMe.jpg

乘著光影旅行 (Let the Wind Carry Me) (2010/9/24 中研院活動中心)
導演:姜秀瓊、關本良
(一部關於攝影師李屏賓的紀錄片)

文宣中寫著『
      他永遠往前跑,一秒二十四格,是李屏賓 (Mark Lee) 的步履節奏。沒有戴上翅膀,卻攜著
  他的眼睛和心靈上路,追趕快要流失的光色,變換成每個導演的意象,每一個觀眾的心聲。
      我們緊隨他匆促晃蕩的身影,去拾回每格底片夾縫間,遺落下的記憶碎片;找到了他留給台
  灣影像的情感歷史。然而最後卻發現:一切叫人動容的不僅只是光和影,更有風和人,以及離
  開電影院後,那回家的路。
      從《童年往事》(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今生緣未了》(Et après)、《花樣年
  華》(In the Mood for Love)、《不能說的秘密》(Secret) 到《珈啡時光》(Café Lumière)、
  《夏天的滋味》(At the Height of Summer) 等片,攝影師李屏賓是多少位大師背後的那雙眼
  睛,卻是台灣人不知道的容光。
      《乘著光影旅行》建構了一座「開光」之旅,細膩地將李屏賓其人、其事和其心,轉換成為
  浮動光影,帶領觀眾追隨他的足跡,一同見證影像力量背後的生命痕跡。


看電影前,不曾知道劇中主角是個怎麼樣的一個人,甚至「李屏賓」這三個字對我而言是個全然陌生的名字。看了電影之後,才知道原來以前看過的一些電影 (花樣年華、千禧曼波、最好的時光、不能說的秘密、空氣人形... 等),裡面的每一個鏡頭,都是出自於李屏賓之手。看電影,我多半會記一下導演和主角們的名字,但這部紀錄片讓我真切地體認到,導演是說故事的人,不同的風格造就了不同的敘事方式,也成就了許多美麗的故事;男女主角們賣弄性感,迷倒眾生,紮實甚至誇張的演技讓故事更有張力;而攝影師呢?攝影師除了是導演背後的那雙眼睛,還必須是導演肚子裡的迴蟲,要能將導演腦中所構思的畫面具象化,以最佳的視角將故事記錄在每一幀畫面中。所以說,導演不停的在結構,構築一個吸引人的故事;而攝影師不停的在解構,將故事解析成美麗的畫面。當然,除了導演、主角與攝影師,其它工作人員也同樣的重要,好的團隊才製作得出好電影。

第一次參與電影座談感覺十分有趣,從大家的提問與分享中可以感受到原來一部電影可以延伸出這麼多的議題。大家討論了片中「電影」或「紀錄片」的訴求,親情橋段的著墨與取捨,攝影師的風格,訪談的剪接,配樂的抉擇,光影與色彩,關導當初拍攝電影的動機及拍完後的感想,李屏賓本人看了首映之後的感想等。一場座談下來,等於是在心中將電影不斷倒帶並反覆觀賞了好幾回,感觸良多。

藉由這部電影,我得以稍稍地瞭解李屏賓這個人,也透過他的故事與他的鏡頭,讓我知道應該多以美的角度去欣賞這個世界。很多時候,美是自然而然地展現的,只要看得夠多,看得夠久,看得夠真切,便能捕捉到屬於自己的美;甚至,能讓人產生共鳴,成為群眾的美。李屏賓是個天生的觀察家,他的攝影並不是讓演員們在鏡頭前演戲,而是不斷地游移著,用鏡頭去捕捉獨一無二的美,讓底片成為情感宣洩的出口。他說針對不同的場景設計完美的光影環境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而他迷戀與享受的卻是演員與場景互動時所產生的微妙且細緻的光影變化。李屏賓也是個真誠的人,不會吝惜將自己的專業與他人分享,或給予合作的導演中肯的建言。電影中不少被約訪的導演都強調,因為有李讓他們拍起電影更有信心,更敢放膽一搏,而這些都是建立在誠懇互信與專業的基礎之上。李屏賓也是個矛盾的人,他感嘆「世界變小了,家變遠了」,為了拍片,他必須忍受與親人聚少離多之苦。這選擇是對或錯並沒有個準,但是他看待工作的認真與投入,同時不忘遠方的家人的心讓人欽佩。

對於美,對於專業的追求,看來還有很多要學,要堅持,要努力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ming 的頭像
    leeming

    Living, loving

    lee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